一夜之间,传统“治疗组合套餐”收费模式行不通了,众多中医诊所站在了转型的十字路口。 最近,吉林、天津、河北、湖南、福建、江西、云南等多个省份陆续发布了关于规范中医骨伤类、中医特殊疗法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,很多地方要从今年10月、11月开始全面执行新政策。
2025/10/17国家卫健委在短时间内连续发声,明确支持诊所开展检验业务,这份政策红利将如何重塑基层医疗格局,诊所又该如何把握这一历史性机遇? 过去,患者到诊所看病却要跑去大医院做检查;诊所因设备有限,难以开展精准诊疗;常见病、多发病患者不得不涌向本已拥挤的大医院... 但最近,国家开始针对这些痛点寻找解决方案。2025年7月,国家卫健委在回复中提出“大力支持数字化远程医学检验服务”。紧接着9月30日,国家卫健委再次明确表态“支持诊所开展检验业务”,并出台了具体实施细则。这两次密集表态向市场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:诊所检验业务的政策壁垒正在系统性破除。
2025/10/16近日,国家医保局的一纸《公告》与重庆石柱县纪委监委的一则通报,将医疗领域一个长期存在的“潜规则”——执业资格证“挂证”现象,再次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。当社会办医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当基层诊所成为医疗服务网络不可或缺的节点,这场针对“影子药师”、“影子医师”的全国性核查风暴,无疑为整个行业,尤其是数量庞大的诊所,敲响了一记警钟。
2025/10/14医疗医保领域一项重要改革破冰,中医药服务支付方式迎来重大变革。 10月9日,国家医保局办公室与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联合印发《关于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试点工作的通知》,决定遴选15个左右省份或地级市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试点。
2025/10/11一纸批复悄然落地,众多诊所长期面临的检验检测限制终于迎来松绑,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迎来重要变革节点。
2025/10/10五花八门的医疗机构名称不仅让人困惑,还可能误导患者。国家新规为医疗机构命名划出清晰红线,一场医疗“正名”运动正在全国展开。 今年8月,河北一家医院设立的“浑身不得劲”门诊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。这个听起来更像网络流行语而非医疗专业的门诊名称,在亮相不足五天后就被当地卫生部门叫停。
2025/10/09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度渗透,过去遥不可及的“线上问诊”、“远程医疗”变得触手可及。对于广大诊所经营者而言,这无疑是拓展服务半径、提升患者黏性的巨大机遇。然而,机遇背后潜藏着不容忽视的法律风险——一个不经意的线上咨询,很可能就将诊所推向违规执业的悬崖边缘。
2025/09/29清晨七点,城市开始苏醒。在某三甲医院工作了十五年的张医生,像往常一样穿上白大褂,走进熟悉的诊室。然而今天,他的心中多了一份躁动——昨晚,又一位医学院同学辞职开办个人诊所的消息让他辗转难眠。“我是否也该试试?”这个曾一闪而过无数次的念头,这次格外强烈。 随着医疗政策放开和社会办医环境优化,越来越多的公立医院医师考虑投资开办诊所。这不仅是实现职业突破的路径,更是将个人专业价值直接对接市场的尝试。但理想很丰满,现实却很骨感。在脱下白大褂、换上管理者帽子之前,以下六个问题值得深思熟虑。
2025/09/242023年上半年,中国基层医疗领域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:全国新增注册诊所近3万家,同比增长高达70%。这一数字,如同一股强劲的脉冲,清晰地标志着自2022年底《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》全面实施以来,长期被行政审批壁垒所束缚的医疗市场活力,正迎来一次集中的、井喷式的释放。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增长,更是一场深刻的制度变迁的缩影,是政府重塑与市场关系、推动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一步。
2025/09/232025年9月17日,兰州市医保局发布的一纸文件,在当地医疗行业激起了千层浪。这份名为《兰州市全面启动医保资源配置规划实施工作》的文件明确宣布:门诊类医疗机构(门诊部、个体诊所等)新增医保定点需满足服务半径800米内无同类型定点机构的基本条件,而主城四区(城关区、七里河区、西固区、安宁区)原则上不再新增此类机构。这意味着,在兰州人口最密集、医疗需求最旺盛的核心城区,新开办的诊所要想接入医保系统,几乎已无可能。
2025/09/22上海重磅新规落地,医药购销领域监管再度升级!诊所经营者们注意:一场席卷医疗行业的深层次变革正在到来。 近日,上海市卫健委等十四部门联合印发《落实〈2025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〉任务分工方案》,对医疗反腐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。
2025/09/19近日,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《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》(以下简称《措施》)为激发服务消费潜力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其中,第十条措施明确提出“放宽中高端医疗、休闲度假等领域市场准入,减少限制性措施,吸引更多外商投资、民营资本进入,增加优质服务供给。”
2025/09/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