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解决方案
经典案例
资源中心
关于我们
4009-612-812
搜索
您当前的位置是:首页 > 资源中心 > 干货分享 > 详情

广东医保支付改革全面启动!2026年起门诊看病按“人头付费”

医疗保障是民生之基,关乎着亿万群众的切身利益。在医疗需求日益增长、医保基金面临更大压力的当下,广东省率先发力,掀起了一场门诊医保支付方式的深刻变革。近日,广东省医疗保障局正式发布《关于建立健全门诊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,明确自2026年1月1日起,全省将推行普通门诊按人头付费、门诊特殊病种按病种分值付费、完善村卫生站服务等三大改革举措。

 

1.普通门诊按人头付费:医保基金精细化管理迈出关键一步


根据《通知》,广东省将在全省范围内深化普通门诊“按人头付费”改革。该模式以年度总额预算为基础,根据各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参保人数及人均补偿标准,预先拨付固定费用。这一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医疗机构的利益导向,打破了传统“按项目付费”的弊端,通过经济杠杆引导医疗机构从“重治疗”转向“重预防”。毕竟,在按人头付费的模式下,医疗机构若能做好疾病预防工作,让参保人少生病,就能在固定的费用额度内实现更好的效益,从而激励其将工作重心前移。


亮点措施包括:

差异化付费标准:不同人群的医疗需求存在显著差异,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的特殊性,往往需要更多的医疗服务和资源。对收治老年患者、儿童患者比例较高的医疗机构,适当提高人头付费标准,不仅能够弥补这些医疗机构因服务特殊人群而增加的成本,更体现了政策对特殊人群的保障倾斜,让这些群体能得到更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。


家庭医生签约联动:此次改革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医保支付衔接机制,基本医疗服务费用由普通门诊统筹基金和个人按比例分担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实行按人头包干,结余资金留用医疗机构,超支不补。


精细化分类管理:参保人的年龄、健康状况、疾病谱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医疗需求。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按参保人年龄、疾病谱等因素划分人群组别,制定差异化的按人头付费标准,能够实现精准保障。例如,对于患有慢性病的人群,可以适当提高付费标准,以保障其长期的医疗需求;对于健康人群,则可设定相对较低的标准,避免医保基金的浪费。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方式,让医保基金的使用更加合理、高效。


2.门诊特殊病种支付改革:严控慢病管理质量


《通知》提出开展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,通过科学设定病种分值和调整系数,规范诊疗行为,遏制过度医疗,切实提高慢病管理质量。

重点监管措施包括:


强化病案管理:定点医疗机构需严格记录参保患者病历档案,确保诊疗过程可追溯。这不仅能够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,让医生在开具检查、药品时更加谨慎,也为医保部门的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撑。一旦发现异常情况,医保部门可以通过查阅病历档案,及时查明原因,严肃处理违规行为。


规范药品流通:执行“双通道”药品管理政策,加强外配处方审核与药品追溯扫码,能够有效规范药品流通秩序。“双通道”管理让患者可以在医院和定点零售药店购买到所需药品,增加了购药的便利性。而外配处方审核和药品追溯扫码,则能防止串换药品、倒卖药品等违法行为,确保药品真正用到患者身上,保障医保基金不被挪用。


提升服务效率:慢病患者需要长期复诊购药,繁琐的流程往往让他们苦不堪言。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慢病患者复诊购药流程,如开展在线问诊、处方流转、药品配送等服务,能够极大地节省患者的时间和精力。同时,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承担更多慢病管理服务职能,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慢病管理服务,不仅减轻了大医院的诊疗压力,也提高了慢病管理的连续性和有效性。


3.村卫生站纳入医保定点:打通基层就医“最后一公里”


《通知》明确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村卫生站纳入普通门诊医保定点范围,并合理分配其与乡镇卫生院的人头付费标准,这一举措将显著提升农村地区医疗服务可及性,真正打通基层就医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
双向转诊机制完善:鼓励村卫生站与上级医院建立协作关系,完善双向转诊机制,能够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。村民在村卫生站看不了的病,可以及时转诊到上级医院;上级医院的患者病情稳定后,也可以转回到村卫生站进行后续的康复治疗。


慢病管理下沉:优先支持村卫生站开展高血压、糖尿病等常见慢病的筛查与管理服务,让慢病患者在村里就能接受定期的检查、治疗和健康指导,能够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,减少并发症的发生,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。同时,也能减轻大医院在慢病管理方面的压力,让大医院能够集中精力诊治疑难重症。


人才激励政策:鼓励基层医务人员加入家庭医生团队,通过医保支付倾斜提升岗位吸引力,能够有效解决基层人才短缺的问题。医保支付倾斜可以让基层医务人员的收入得到提高,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农村,扎根基层,为村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。同时,家庭医生团队的建设也能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。


4.政策红利:医保、医院、患者三方共赢


此次广东医保支付改革并非单方面的调整,而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,通过三大创新举措,将实现医保、医院、患者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,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。


医保基金更高效:通过按人头付费和病种分值付费,能够从源头上遏制不合理医疗支出。医疗机构在固定的费用额度内,会更加注重成本控制,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,从而提高基金使用效率。同时,精细化的管理和严格的监管措施,也能防止医保基金的流失和浪费,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。


基层医疗得发展:村卫生站和家庭医生团队获得了政策支持,如纳入医保定点、医保支付倾斜等,这将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。


患者负担再减轻:对于慢病患者来说,在家门口的村卫生站或家庭医生处就能享受连续性健康管理服务,不仅节省了往返大医院的时间和交通成本,也减少了医疗费用的支出。同时,报销流程更加便捷,让患者能够及时享受到医保待遇,减轻了经济负担。此外,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提升也能让患者获得更好的就医体验。


划重点:改革时间表与核心要点


为了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,《通知》明确了改革的时间表和核心要点,让各方都能清楚了解改革的具体安排和要求。


实施时间:2026年1月1日起全省推行。


覆盖范围:普通门诊统筹基金覆盖全体参保人。门诊特殊病种分值付费则采取逐步扩大病种范围的方式,先从常见的慢性病入手,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推广到其他病种,确保改革的稳步推进。


监管重点:改革过程中,监管是不可或缺的环节。严控过度医疗、虚假报销等违规行为,确保基金安全是监管的重点。医保部门将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、完善监管机制、加大处罚力度等方式,对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和医保基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监管,维护医保制度的公平性和严肃性。


此次改革是广东深化医改的重要探索,它打破了传统医疗支付方式的桎梏,为医疗保障制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,相信广东省的医疗保障制度将向更公平、可持续的方向发展,为全国的医保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。


最后,如果您的诊所需要一款集线上预约、客户管理、线上商城、进销存管理、营销管理、微信服务、数据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诊所管理系统,欢迎随时联系。

标签: 医疗信息化
关注我们
关注康博嘉微信公众号

获取营销干货和最新活动资讯

4009-612-8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