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子病历应用水平作为“三位一体”智慧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,在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加速推进下,已延伸到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、三级医院评审、三级综合医院执业评审等重要政策中,成为考核智慧医院的“硬指标”,促使医院更加重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智慧医院建设。
随着国家政策对社会办医的支持,民营医院蓬勃发展,据卫健委数据显示,2020年11月底,民营医院数量达到23227所,占医院总量比例从2008年的27.4%增加到66.2%,占比接近三分之二。尽管民营医院总数已接近公立医院总数的一倍,并在持续上升,2020年1至11月间,民营医院总诊疗人数仅为4.7亿人次,还不及公立医院25.1亿人次的五分之一。当前,民营医院对于患者的吸纳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,多层次、多元化的医疗体系有待进一步夯实和深化。
《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中提出了对智慧医院建设的明确要求,其中重点强调了智慧医疗的关键性作用。
目前国家正逐年加大对新建医院和现有医院改造的投资,尤其在医疗设施更新、医院环境的改善以及医院信息化建设等方面,要求所有新建医院满足智能化及信息化建设的需求。智慧医院的范围主要包括三大领域:面向医务人员的“智慧医疗”,面向患者的“智慧服务”、面向医院管理的“智慧管理”。
处于下风口的民营医院,所要面对的不止是市场的残酷,除了与公立医院的竞争,他们的挑战更多的来自自身发展的硬伤。为何在医改背景下,民营医院数量与日俱增?新增的民营医院,如何才能在医院建设方面有新的突破?HRP系统给了很多民营医院答案。
2021年1月26日,国家卫健委财务司公布了《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规范的通知》(下文简称《通知》)。《通知》指出,为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,规范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工作,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,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了《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规范》(下文简称《规范》)。鼓励医疗机构通过使用HRP系统等信息化手段,努力做好医疗机构的成本核算工作。
为全面推进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,规范公立医院内部经济及相关业务活动,发展智慧医疗,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内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,2021年1月6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了《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》(以下简称《管理办法》)。
2021年9月14日,为贯彻落实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(国办发〔2021〕18号),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《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(2021-2025年)》(以下简称《行动》),明确了“十四五”时期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8项具体行动。加快智慧医疗的落地进程。
2015年5月6日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指导意见》)。《指导意见》指出,公立医院系统是我国医疗体系的“主力军”。公立医疗体系布局和运行是否合理、公立医院服务是否良好、外部治理和内部智慧医疗管理水平,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和就医感受。
相比于具有很强地域化的公立医院,社会资本办医往往是跨地域发展的,所以即使都在同一品牌旗下,其人力、物力、资本、成本等都是散在各个医院独立运作。基于此背景,很多医院愈加明白信息化的重要性,于是引入医院HRP系统。HRP系统的实施成败与否与医院未来的发展前景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,它的实施及后期运行效果影响到医院未来的生存与发展。
201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,民营医院已经占据全国医疗机构的半壁江山,但诊疗人次仅占总诊疗人数的15%。外部和内部因素造就了当下这样的情况,外部因素包含了公立医院、行业政策等,然而非公立医疗机构干预外部因素的能力有限,想要更好的发展还是需要从自身角度出发,寻求解决内因的方法,并用医院系统等数智化手段重塑流程,解决问题。
2021年3月25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财务司公布了卫健委2021年度的部门预算。公立医院预算因疫情与“过紧日子”要求再缩减,迫使医院通过医院系统等数字化手段,从成本、预算等方面贯彻精益管理。
本办法所称全面预算管理,是指医院对所有经济活动实行全面管理,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范围。
财务和预算管理是公立医院经济工作的核心。加强公立医院财务和预算管理,有利于合理控制成本,提高管理水平,提升资源使用效益,增强公立医院公益性,促进公立医院持续健康发展。
依据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》、《国务院关于印发“十三五”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》及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》,制定本方案。
获取营销干货和最新活动资讯